人生“芳华”献水文

惠丰
2021-09-17

潘慧,一名普通的“80后”,自从参加工作起,就一直坚守在水文工作第一线。他将人生中最宝贵的年华奉献给大山深处,寂寞和清苦是他人生“芳华”时的伴侣。他完成了人生中的一次蜕变,从懵懂无知到坚强果敢,从一名稚嫩的青年学生转变为一位默默奉献的水文工作者。

解不开的水文情 睡不着的风雨夜

从记事起,水文就是潘慧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。年幼的他在父亲单位玩耍时,总会偷偷模仿父亲观测水位、流量测验,小小年纪便学得有模有样。水文情结,就这样悄悄地在潘慧的人生轨迹里生根发芽;水文情怀,成为镌刻在潘慧生命中最生动的印记。

一下雨就要往外面跑,一涨水就要去河边,是潘慧长期以来的工作经验,这样便使潘慧养成了一到下雨天就睡不踏实的“职业病”,心里总是挂念着水雨情。河流每一次涨水因降雨因素不同而不同,往往大洪水会带来大量的漂浮物,还常常遇到停电等情况,给测流工作带来各种各样的困难。面对各种艰难险阻,他始终牢记使命,抢测到一份又一份的宝贵资料,为防汛部门提供了一次又一次可靠的水文数据。

脚踏实地做工作 认真用心做实事

水文工作天天和各种数字打交道。要确保各种监测数据的准确,就必须认真做到四到:脚到、手到、眼到、心到。精准的数据检测,要做到不凭估计凑数字,不马虎,不敷衍,严谨细致。

“水文测站无小事”,这是潘慧从事水文工作以来一直坚守的工作准则。工作中的潘慧刻苦钻研业务知识,不懂就问,四处求学。正可谓“弟子不必不如师,师不必贤于弟子。”他的老师不分年龄,不分级别,只要是有他不会的东西,他都认真地学习。他深知,作为一名合格的水文职工,除了最基本的看水位、测流量,掌握新设备、资料整编、洪水预警预报等现代化水文工作也是必不可少的。

生活中,他充分利用站房院内的空地,种上各种时令蔬菜,改善测站职工生活。测站大门坏了,他自己动手维修;同事宿舍的门锁坏了,他自己花钱帮忙修好。他的热心肠不知道感化了多少人,面对生活小事,他总是无微不至,乐于助人的他收到大家一致的认可。

扎根基层水文站 人生默默吐芳华

水文被称为水利的尖兵、防汛抗旱的耳目、水环境保护的前哨。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新时代水利工作要求的提高,水文工作的重心和方向在不断地发生转变,大量的新设备、新技术投入使用,让水文事业蒸蒸日上,但传统水文的工作方式和观念也有待转变。

多年奋斗在监测一线,潘慧不断创新,积极推广新仪器设备,促进高科技的使用,结合自己的实践探索监测技术的改进。当他发现新建的标准化泥沙室依旧使用传统的外挂式泥沙清洗装置,使用起来很不方便,他大胆创新,利用微型水泵、压力水枪等设备改善了泥沙冲洗装置。经过工作实践检验,改进效果很好,保障了水文站泥沙测验工作高效率、高精度的开展和完成,并且在中游局水文站泥沙室标准化建设中得到了广泛推广应用。

在使用吊箱测流期间,潘慧敏锐地发现吊箱电瓶损耗严重,于是就设计了一套充电系统,这套系统构造简单、稳固安全、操作方便、养护维修容易,经反复试验满足生产要求,非常适于测站安全使用。

在不断提升自己技能水平的同时,潘慧还将所掌握的业务技能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新上班的职工。在他眼里,不仅要让自己为水文事业出一份力,还要让自己的知识技能在水文工作中发光发热,让更多的年轻人传承和发扬水文事业。

“静静地绽放,默默的芬芳,把一生扎根在山高水长。”水文人之歌生动地讲述了水文人的一生:在风雨中度过,在浪尖上搏击。他们做的事情也许并没有那么的可歌可泣,但一旦选择了水文,就意味着默默奉献,意味着选择用青春和汗水厮守山川河流。水文人正是用自己的点滴行动,诠释着“忠诚干净担当、科学求实创新”的新时代水利精神。


分享